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三板科技网要闻正文

何搏飞时期的格灵深瞳,吹过哪些别人不忍戳破的“泡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7-09-08 19:21:03  阅读:365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刘松仁

  “如果说格灵深瞳早期的公关策略效果显著,那只是因为你没看到后来他们为之付出的代价。”

  近日,格灵深瞳正式确认CEO兼联合创始人何搏飞离职震惊整个AI创业圈。先抛开何搏飞离职的原因不谈,今天来扒一扒何搏飞在任期间,格灵深瞳对外说了哪些不太体面的公关措辞。

  2014年7月,一则以《对不起,我们只爱牛人》的招聘启事刷爆各高校计算机系学生的朋友圈。格灵深瞳通过秀优越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软、硬实力。同年,多家媒体和知乎等平台上也充满格灵深瞳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格灵深瞳不断在强调下述五点:

  一、3000亿美金估值

  格灵深瞳曾无数次在媒体中提到这个故事“一次饭局上,徐小平和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联创策源的冯波聊到格灵深瞳未来的估值。徐小平乐观地说起码5000亿美元,沈南鹏说1000亿美元比较实际。两人争执不下时,冯波给出了一个折中价格3000亿美元。实际上即使是1000亿美元,也足够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三名。”

  虽然千亿级美金的未来估值出自徐小平、沈南鹏、冯波之口,但格灵深瞳既然敢多次在报道中提到这一数字,那自然也需要承担这句话所带来的压力。

  现在有个问题,与微软Facebook相当的估值是怎么得出来的?

  根据格灵深瞳和投资人的说法,他们切入的是智能安防领域。安防是一个巨大且被低估的市场,2013年安防领域最大的公司海康威视市值700多亿人民币,其顶峰时期过千亿。就市场容量而言,国内2013年智能手机的市场是3200亿,而智能安防已经突破4000亿。

  从格灵深瞳和投资人话里提取出的逻辑是:因为市场巨大,所以我们未来的估值也自然高。

  纵使蛋糕巨大,总会有抢食者。而300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这个市场唯一的地头蛇。这里引出他们吹过的第二个泡泡,竞争对手问题。

  二、没有竞争对手

  格灵深瞳从2014年7月份到现在的部分招聘文案中仍旧写着:

  “我们跨入一个比智能手机大的多的市场,环顾四周,没看到一个对手”

  在说这句话之前,格灵深瞳仅完成了样机生产,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正式跨入智能安防这个市场。除此之外,其实国内的依图科技、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竞争对手也早早开始涉足智能安防解决方案。而国外与格灵深瞳有着类似技术的公司在美国和以色列也并不在少数,如PrimeSense等。同时,安防巨头海康威视也有自己的视觉算法团队。把一片潜在红海描述为“没看到一个对手”,这让友商怎么看?

  三、第一家将CV和AI成功商业化的公司

  格灵深瞳也曾在招聘信息中提到自己这样一个身份:

  全球第一家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成功商业化应用的公司。

  这句话实在不忍反驳,大家看看热闹即可,而且还违反广告法。

  四、比尔盖茨会见格灵深瞳

  “比尔盖茨今年(2014年)6月私访中国时会见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就是我们。”

  绝大多数人误以为盖茨特地去拜访了格灵深瞳,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比尔盖茨到中国参观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期间,顺便看了看微软创投加速器。经加速器前CEO高欣欣等人的介绍,盖茨走到格灵深瞳办公区(当时微软加速器第二期有着20家初创公司),于是有了下图这一幕。

  这里格灵深瞳的擦边文案造成的误解是:很多人以为盖茨因为很欣赏格灵深瞳,于是主动去大宅院拜访了他们。而现实是,盖茨是受高欣欣引荐,顺便看了看正在孵化的20支团队之一的格林深瞳,属于被动。

  更受争议的是,格灵深瞳用了“会见”两字。会见:一般是指同一级别,或与之大致相同级别的人见面。

  五、给员工的承诺

  格灵深瞳曾发出一封信件,这封信件的背景是:一名研究生在读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期间放弃学业加入格灵深瞳。他的导师写信表达了对他终止学业的遗憾和不解,为此,何搏飞回复了这样一封信(节选了后半部分,文中提到的主人公名字已做模糊处理):

  “作为格灵深瞳的前100名员工,如果小飞没有能够在几年以后格灵深瞳上市那一天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将是我作为CEO最大的失败!”

  当下,何搏飞的CEO身份已不在,上述这句话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总结

  上述五点,均是格灵深瞳公关策略用力过猛的产物。

  格灵深瞳作为一家ToB的人工智能企业,创立初期的公关手段却带着浓浓的ToC式打法,受众更多面向的是应聘学生,而非合作方和其他机构,宣传目的主要体现在招聘层面。2014年12月,何搏飞在霸面专场的宣传视频中激动地说到他们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简历,可见PR效果之显著。

  用吹泡泡的方式招人固然有效,但格灵深瞳也因此栽了不少坑:遭到友商、合作方、媒体以及投资机构的反感。

  之前有业内人士剖析过,AI领域的核心问题是想象过多,PR过度,落地却太少。作为最明白“内情”的AI公司本身,最应该带头早日戳破AI的这层泡泡,让它落地的那天少一些群众唏嘘和失望,而格灵深瞳作为一家早期便进入AI领域的创业公司,不仅不深谙此道,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吹泡泡,实在令人费解。

  人工智能终究是靠技术驱动的理性市场,任何表面的浮华不过是披着皇帝的新衣给外行人看。

  于格灵深瞳而言,五个泡泡,赢得外行眼中一时的名声大噪,却也成为内行的饭后笑谈,背后承受的难言之隐,更与何人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