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三板科技网要闻正文

流言揭秘:打疫苗究竟安全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7-09-08 21:07:37  阅读:7543+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关心妍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

  最近山东济南的疫苗大案闹得沸沸扬扬,从2015年4月至今,已经逮捕了核心案犯,但仍令人忧虑的是流入市场的疫苗仍未全面召回,具体的流向和销量尚不明确。你的朋友圈一定被疫苗刷了屏。这足以见得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据调查分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运输、储存的不当导致疫苗无效。什么是疫苗?运输保存条件对疫苗的安全性影响有多大?打疫苗后患病,都是疫苗引发的吗?到底该不该接种疫苗?下面让我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明确规定疫苗是药物的一种,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均受到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

  疫苗是怎么保护我们的身体的?同其他的化学药品不同的是,疫苗并不单纯是合成的简单化学分子。多数疫苗含有蛋白质或者多肽,少数疫苗中含有细菌的壳聚糖等产物。当病原菌进入体内后,通过这些物质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相应的抗体或动员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病原菌。基于这种想法,人类研发了疫苗,用这些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细菌产物,经过灭活或减活(降低致病活性)处理,让它们先进入人体拉响警报,但不致病,那么就可以避免部分感染疾病的发生。

  疫苗在路上,请“冷静”处理

  既然疫苗作用这么大,那么疫苗的生产、运输管理就必须有相当严格的规定。这次的问题疫苗出在了运输和储存环节。正如同上文所说,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具有生物活性。如果温度太高的话,生物活性就会失效。这也是这批疫苗最重要的后果。2015版的《中国药典(第三部)》中规定:生物制品中所含活性成分对温度敏感,应在规定的运输条件下采用最快速的运输方式,缩短运输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冷链运输。

  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曾经出台过对疫苗的管理指南,其中也提到疫苗类应该在2-8℃条件下运输,运输途中应有温度监测和记录。其他的生物制品类药物,如本次涉案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还有日常使用的胰岛素,均具有生物活性,这些药品也要低温保存。在常温或高温情况下,会发生即使在有效期内,但药物仍然失效的情况。

  那么,要如何识别疫苗到底在不同温度下暴露了多长时间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开发出了一种名为疫苗热标签(简称VVM)的指示装置。VVM是一张带有化学物质的圆形贴纸,可以贴在疫苗瓶上。疫苗在持续的温度暴露下,VVM会发生反应并显色,显色到一定程度,疫苗就必须报废。

  本次问题疫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目前能看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运输、储存的不当导致疫苗无效。

  当然,可能还存在一些急性的不良反应,比如过敏、致残致死等。但是本案从去年开始调查取证,疫苗也流入市场近一年,如果出现致残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群体事件,应该更早会有相关报道以及案例报道。而在今天卫计委回应称,从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情况分析,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多的情况。在我国,如果医护人员怀疑不良事件与药物有关,尤其是致残致死的严重不良事件,需要第一时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目前尚未有群体性的不良事件报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批疫苗是合格的,是不需要追责的。疫苗无效的最大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某种感染性流行病爆发,比如流行性脑膜炎、水痘、麻疹等。本案涉及到的细菌溶解物,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用药品,在冬季服用,可以有效避免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如若无效,可能会导致这些患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呼吸道感染。另外,最严重的就是狂犬病疫苗。如果被患病的狗咬伤,而疫苗无效的话,狂犬病一旦发作,几乎再无生还可能,而且发病过程相当痛苦。因此,当有人鼓吹问题疫苗没有问题时,我们要意识到,药品作为一种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受到严格管理的物品,它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人命,不存在任何借口去推搪责任。

  “疫苗之殇”真的不能接种疫苗了么?

  《疫苗之殇》是2013年财新记者的一篇深入报道,其是关于使用合格疫苗后,孩子出现了相应的不良反应后的生活。这本是一篇中立的报道,但是在这次事件中被个别媒体利用,宣传不应接种疫苗。

  从科学角度来看,疫苗使用于健康人体,总体上安全性优于治疗用的药品。不过,安全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但其不良反应也没有必要太多恐慌。疫苗以极小的剂量作用于人体,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发热以及接种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等;第二类是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反应;第三类是减活疫苗中活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前两种不良反应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多数无需处理或可以对症处理即可自愈。第三类不良反应因疫苗性质不同而不同。多数减活疫苗不会造成致病的人体感染,但有两种疫苗有可能造成致病的人体感染,分别是卡介苗和脊灰减活疫苗。卡介苗是一种活细菌疫苗,接种后可引起接种侧手臂的腋下淋巴结炎,这个发生率在万分之几;脊灰活疫苗可造成类似小儿麻痹症的肢体永久性残疾,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在1/25万左右。

  但有些疾病不可能是疫苗导致的,比如流脑疫苗不会导致病毒性脑膜炎,因为流脑疫苗不含有活病毒成分,没有引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有些儿童在接种过流脑疫苗后患脑炎,这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会被很多家长简单地认为是“因果关系”。

  这样使得家长对疫苗有错误的认识,而对其他疫苗也因噎废食,这反而会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

  不接种疫苗更安全?

  没有疫苗的日子,是人类健康史上黑暗的一段时间,瘟疫横行,很多流行病致残致死。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半身瘫痪,逐渐恢复后也落下了终身残疾。而推广糖丸疫苗后,儿童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数不断降低,现在很少有儿童患有该病。

  疫苗作为药品的一种,具有药品的特性,既具有疗效,也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概率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无奈。无奈的是,我们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手段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但不能因噎废食,接种疫苗利大于弊,是控制流行病的有效手段。

  疫苗接种,应该谨慎进行,根据医生或儿童保健医生的建议,必须接种或者接种利大于弊的疫苗,必须接种;没有必要的疫苗,可以暂时不接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的指南推荐(见下图),乙肝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都是作为推荐疫苗接种的。

  预防接种自发明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目前公认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而我们不能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作者:李文思 复旦大学临床药学博士,科学指导:陈璋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药师,部分内容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作者:张娟编辑:薛燕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