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三板科技网要闻正文

较真人造肉来了能吃吗好吃吗贵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11-23 12:39:52  阅读:1139+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较真要点:

  • 1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的团队,使用猪肌肉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同于带肉味的豆制品这种“植物蛋白仿真素肉”,新一代人造肉是使用干细胞培养、生物组织工程等生物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
  • 2细胞培养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耗费饲料和水,不有必要进行垃圾废物处理,对动物友好,没有添加激素抗生素猪肉精等添加剂的需要,甚至还可以控制其中的营养成分。在满足人类对肉类需要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当然,目前的人造肉在口感、风味、产量、成本等方面距离普通猪肉等还有较大差距。毕竟,生物的组织是个有机体,人工合成生物或者生命还需要弄清楚其中的很多奥秘。

查证者:余和军|物理学博士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有关“肉”的新闻真不少。

国际上,人造肉成为比尔·盖茨、李嘉诚们投资新风口。

11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已经在实验室培养出中国第一块人造肉。

这无疑是体现中国生物技术进步的一个重磅消息。

据报道,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在培养20天后,获得重达5克的人造猪肉。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先不谈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人造肉的出现,对我们普通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吗?人造肉能吃吗?会成为今后餐桌上的“家常食材”吗?

1.人造肉是什么?

先说明一点,人造肉、人造蛋等人造食品,其实早已有之。

不同的是,以往人们所说的人造肉,指的是带肉味的豆制品,用个学术术语叫做“植物蛋白仿真素肉”。为了方便理解和区分,我们把这种肉,称为“传统人造肉”。

而新闻中报道的人造肉,是使用干细胞培养、生物组织工程等生物技术制造出来的,我们把它称为“新一代人造肉”。

传统人造肉本质上,还是使用植物蛋白模仿或替代动物蛋白。虽然我国加工和使用豆制品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但至今仍没有一款在色香味上可完全替代肉制品的仿真素肉产品出现。

一方面是因为,常规的加工手段无法获得高品质“肉质感”的产品。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我国食品科研工作者,对蛋白大分子加工过程中所经历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理解还不够深刻,现有的经验和技术,无法有效地指导仿真素肉产品的研发。

与传统人造肉相比,新一代人造肉在科技方面更进一步。它是运用细胞培养技术直接培养出的动物的肌肉组织,也称为“细胞培养肉”或者“体外肉”。

2.人造肉的诞生,离不开生物技术的发展

1932年,Winston Churchill公司最早提出了“人造肉”的概念,但由于生物技术整体发展的限制,研究进展缓慢。

直到2000年前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食品级人造肉组织的培养。

2007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在干细胞技术研究中获得突破,为人造肉的研发打开了新的空间。

这里先说明一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如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等,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器官或组织。

最初的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山中伸弥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基因,将已经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iPS Cells),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细胞倍增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一种已经成熟的细胞,变回到成熟前的样子。这项技术也被誉为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突破。

干细胞技术不但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方面,在人造肉等食品工业领域也是大有可为。在这方面,荷兰科学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是他们,率先从猪的肌肉细胞里提出干细胞,然后把它放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脂质的营养液中促进细胞分裂,直到获得所需要的细胞数目或一定厚度的肌肉纤维组织。

2013年,荷兰生物学家Mak Post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有史以来第一整块人造肉,引起广泛关注。随后,Memphis Meat、日本日清等公司也都利用类似方法制造出了人造肉。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成果,也属于此列,算是填补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3.如何看待“人造肉”?

作为普通消费者,该怎么样看待这种人工合成的“肉”?

我国作为人多地少的国家,粮食自给保障能力和粮食生产安全形势都很严峻。耕地的供需矛盾直接决定了我国无法通过继续扩大传统养殖业的规模以增加动物蛋白的供应量。

目前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而且,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扩大。

因此,国家很早就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这一战略对于保障我国猪肉基本供给也适用——必须通过逐步的提升养殖业生产率和生产方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细胞培养肉的出现将是动物肉类生产的变革性技术,甚至称之为革命性技术也不为过。正如荷兰生物学家包思特说,“如果我们从一只猪身上取下来1个干细胞,然后在工厂里把它培养成100万个细胞,我们就能少杀很多猪”。

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让实验室生产各种各样的绿叶蔬菜成为现实。动物器官或组织的构成自然比植物复杂得多,但二者的做法和目标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人工调控有机体的生长过程,使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细胞培养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耗费饲料和水,不有必要进行垃圾废物处理,对动物友好,没有添加激素抗生素猪肉精等添加剂的需要,甚至还可以控制其中的营养成分。在满足人类对肉类需要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当然,需要提到的是,目前的人造肉在口感、风味、产量、成本等方面距离普通猪肉等还有较大差距。毕竟,生物的组织是个有机体,人工合成生物或者生命还需要弄清楚其中的很多奥秘。

4.如果“人造肉”上市,买还是不买?

人造肉的研制,目前还处在实验室和工程化阶段,距离走向市场、走入千家万户还有一定的时间。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一是要继续攻克很多技术难题,二是要坚守科学伦理,毕竟人和动物都有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既可拿来培养猪肉,也能用来培养人肉的。

假设有一天,“人造肉”上市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买还是不买呢?

也许现在看这是个问题,但以后将不再是问题。毕竟,既然我们现在已经远离原始时代,未来的我们也不可能停留在现在。

我是这么想的,一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符合科学伦理的产品、味道可接受、价格也合理的产品,为什么不能买呢?

本文编辑:三月

想了解更多关于人造肉的内容?微信搜索“较真辟谣神器”小程序,点击“问答”进行提问,较真妹等你哦~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