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 陈虎平,36氪经授权发布。
“你来自小城,在一线城市从最底层打拼,相信终有一天你可以站得更高,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可是父母从小就教导你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浪费时间,你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加班工作,生活却总不是你理想的样子。苦练内功 or 广结好友,哪个重要?弱关系对于你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来看陈虎平老师的精彩见解。
没有实力(财富、权力、知识、信息)的人,只有强关系,没有多少弱关系,只有亲朋好友、同辈同学、工作同事,很少有其他社会联系。
这既可能与他实力不足有关,也可能与他在社会关系方面的行为习惯有关。一些人看起来没什么本事,也不怎么聪明,但善于经营社会网络,也取得显著成绩。
构建弱关系本身也许是一种能力,与现有实力无关。另一方面,有实力的人可能因为性格、习惯等原因,与外界接触很少,失去放大效果的机会。
实力不一定是弱关系强的原因,与社会接触的行为习惯才是。最好的组合当然是,有实力+弱关系。弱关系与实力是平行的
弱关系可以成就梦想。有个桥段是这样的: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杰克:我已经决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儿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儿子: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比尔: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比尔:哇!那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总裁:我们已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总裁:哇!
这个说法肯定很极端,大家会觉得很可笑。但那个段子其实有深意,不能一笑置之。温和版的资源整合和对接情况其实经常发生。通过弱关系得到高人举手之劳的帮助,在聪明人看来,好像是不劳而获,因此有时嗤之以鼻。
聪明人的特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努力做多大成绩,自己得到的,都是自己的辛苦和智力换来的,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样考虑问题,其预设是把社会成绩的获得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因果关系。
但是,社会是网络状的,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一些人并不那么辛苦,但所获得的却极多。原因在哪里?在于社会网络资源。他们能够利用社会网络的平台,用这个平台和资源网,去撬动更多的资源。
聪明人通常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去撬动一些收入和名声。但如果他们也掌握了社会资源构建和经营的能力,就可以不仅用自己的努力,还可以用平台、用系统去放大努力的效果。因为是在网络中,这个效果是非线性的。
令人不快的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告诉孩子,不要钻营,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浪费精力。有人的确把弱关系的管理当作钻营的途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弱关系都是这样,都应该主动放弃。
如果不认识那些弱关系下的贵人,年轻人可能连好信息都接触不到。弱关系是如此重要,社会资源的网络必须刻意经营。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这是考试制度下的适应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它仅仅适用于一场场的考试。分数依赖、成绩依赖,会成为一种路径依赖,这在一些时候是有效的,在一些时候则是无效的。
社会不一定是考试。考试有确定的题目和答案,但市场、企业、家庭、民族、国家,却有各种新问题,还没有答案。在这些方面,会考试就一定能取得杰出成绩吗?不一定。
即使最后取得杰出成绩的,都是曾经会考试的,这也仅仅表明,基本智力对结果的影响很大。只是会考试的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取得了卓越成果,考试能力本身并不一定预示你在踏入社会之后取得杰出成绩。少数成绩好的人取得了杰出成绩,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太多成绩以前和他一样好的,后来都很平凡。
真实的原因主要在于他超越了既有的行为模式,打破了自己的路径依赖,从会考试转到会加强弱关系、经营社会资源,不仅用自己的力量,而且用平台、组织、系统的力量去取得成果。
他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他虚心、归零,向其他人请教,学习不同专业的新思维,结交不同领域的新朋友。他不把自己曾经学习好当作获取资源的理由,他决不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没有给他应得的,而是改变自己。
专业方面,他依然优秀,但跟他一样在专业上优秀的人也许很多,也许是太多了,只凭借专业能力,也只能取得中等、至多中上的成绩。
在已经具备一定专业能力之后,要迅速拓展社会空间,打开视野,善用组织、平台,不要沉迷于自己的聪明,不要陷入小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孤芳自赏。
甚至,要取得优秀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不断与高手交流,在不同领域中获取灵感。拼命地向下挖洞,从不哪怕在大专业的广度上横向拓展自己的视野,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的机会也是不大的。
人生不全是确定的题目
熟人之间相互了解太多;弱关系里的人,才具有与你显著不同的技能和资源。工商业社会要有成绩一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个人做不了太大的事。独干几乎必败。而知识分子和小社区成长起来的人,往往习惯单干,全凭个人勤奋和聪明劲,但走不远。
少年时代的聪明孩子以解题为乐,以解题骄于人,这是天性使然。成人后待生活如解题,好生活=好工作+好房+好车。三好学生的生活标准,你争优了吗?聪明人面对这个生活题,使劲猛干,以他人为工具,以自己为手段,确保目标必达。这还在少年时代的思维轨道上运行:要社会给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正确!
但人生不完全是确定的题目。从这里出发,向未来看,有很多可能的路。新的山顶并不真的存在,你创造了才存在。聪明人问,哪一条路更好?我只想问,你真心要走哪一条?你唯恐走偏轨道,遭人嘲笑;这种聪明只是在别人制定的标准下理性最大化,不能设立自己的人生主题。幻想与自足的价值都太少。
自己出题、自己创造,又谈何容易!从这里望出去,空空荡荡。每条可能的路上都隐约见到沼泽和荆棘,还有荒无人烟的原野。没有人曾经经历你的未来。不要一个人走。你的偏执,只够让你走进他们不敢去的沼泽。找一群不同领域的人,组织一个队伍,大家一起走过无人区。把「聪明」升级到2.0版
无名指比食指长,只是聪明的1.0版。这个比例由激素控制,高则说明系统推理强于共情能力,低则说明共情能力高于系统推理能力。按照 Simon Baron-Cohen 对男女大脑思维差异的研究,系统推理与共情能力负相关 (见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 :关心身边人很多,创造发明与改变行业却很少;或者反过来,创造很多,关心身边人很少。
多数人是陷在自己的聪明里了,表现有(1)我感觉自己应该得到更多;(2)我感觉自己的能力还不错;(3)从未有过团队经验;(4)总是在自己的大学专业领域之内工作。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20多岁时热血沸腾,凭借自己的才能,打拼一片天地。你会将自己的性格杠杆用到最大。善于编程就一直编。善于读书就一直读。勤奋、上进、苦干。30岁发现,其实自己能做的也就那么多。如你一样的聪明人太多,你一个人能把聪明人会编的程序会读的书会做的事全做了?
真正聪明的人不拒绝向优秀的人学习,他们不需要以独自思考来证明自己。他们总会寻找最好的信息源,吸收和利用。他们勤记笔记,听各种讲座,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优秀的人。相反,自以为聪明的人,上课不记笔记,听讲座就说那个人哪里不好、哪里很假,且企图独自想出一切答案;他们用愤世嫉俗来证明自己独立。
超越了普通的聪明,是聪明的2.0版。天生无名指比食指长,系统思维能力强,青春期略有反叛行为;但家庭教养好或遇到了贵人,情商得到锻炼和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和团队活动获得共情训练。
单纯的聪明和个人主义走不远。要加上后天教养和自我修炼,掌握共情,才能达到聪明的2.0版。共情聪明+推理聪明,是真聪明。
社会是一个多层系统,你却只用一个天生的基因和性格杠杆来撬动。一个杠杆会断的,不要把先天杠杆放太大了。人生是分段函数,成功是多层结构,必得有很多你天生并不具备的要素来配合。一定要放低自我啊!
人的改变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外因的二元分析法,不一定符合事实,但可以带来线索。
内因是自己的人力资本积累,多学编程、统计、工程、管理、营销、逻辑结构等。积累多了,就有一些变化。能分析一些问题做出决策,能解决一些问题带来收入。但你自己再聪明,也不能把什么事都做好。
外因有时更重要。在你之外都是外因。一个人学还是几个人一起学?单凭自律你坚持不了太久,但几个同辈在一起却会你追我赶。人力资本往一个方向积累,再加入团队,做出需要多种技能的产品。加入公司,接入多层系统,与客户、政府、长期资金市场连接,其效果是非线性的。选择什么朋友、团队、公司,有时比个人才能还重要。
实力不是人脉的先决条件。不是先有实力才能培养弱关系,它们可完全平行准备。以为有了实力自己会去经营弱关系,但这种事并没发生。
一些中青年人,一直培养个人实力,从不善于甚至不屑于管理、经营社会资源网。他们感觉自己聪明一世,凭什么那些比自己傻、比自己笨的人反而取得了更大的成绩!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好埋怨社会,或仅仅以自己运气不好来辩解。
实力是在自己控制下的线性积累,弱关系是高度不确定的网络效应,这两种思维高度异质。所以,先实力后人脉有可能为自我封闭背书。同时培养这两个能力才是最佳选择。实力和人脉都要不断练习、深度练习。人脉也是一种技能,绝不比解题、建模容易。
跟「不熟的人」做朋友
如何建立社会资源网络,如何找到一个好的组织?令人迷惘!好的组织、好的方向,自己还没到那个层次,往往看不出来。你在平面上,看不到立体层的人所看到的东西。
这时,你得有人指引。你要结识这样的贵人。你要相信贵人的判断,跟着走。如果你总是固执己见,从自己有限的见识出发,不去哪怕稍微偏离习惯的视野,而把未来的一部分交给贵人来指路,那么你将永远困在这个层次里。
而且,贵人要愿意带你玩,带你进场,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觉得你是好学的、可教的、可带的,才给你进入新层次的门票。因此,这是一个交互的信任过程,在此过程中,你们有共同的理想、感受和判断。因为这种共同的感受,你才不怕做出选择,去以前你没去过的地方、你的朋友们没有想过的方向。
别人信任你,才带你玩。信任靠频繁接触,都是自己的队伍。你有能力,但你跟错了人或游离在外,也没有上升空间。公司的老大通常最有想法,你主要是执行,不是提出什么想法。你要真有想法,还能放手做,那是老大信任你。如果你不跟老大接触获得信任,光凭能力,老大也不会放心让你做重要的事。
除非被危机逼到走投无路,老大不会轻易把资源交给不是自己嫡系的人。你清高,不跟老大混熟,那你就没有掌权机会。你要真有想法,不想听指挥,觉得他们笨,那你辞职自己出来干就是了。当然,如果你连能力都没有,获得信任也没什么用,老大还是会抛弃你。他不抛弃你,公司也迟早会倒闭。
能力是自己的事;在北上广深,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信任和资源支配权移交,是组织的事。很多读书分子、清高分子总是感觉自己有本事,怎么不受重用,好像就自己稀缺。只有理论思维,没有社会情商,幼稚得很。年纪一大把,还是老愤青,陷在小我里。要跟着组织走,跟着决策者走,跟着大政方针走。
在美国进不了主流圈子,才会社会关系简单,因为别人根本不带你玩。你吃苦耐劳乐意被榨干,那他们当然对你友好。除了暂时在硅谷和曼哈顿工作的,其余的人都要尽快回国!丢掉了中国平台和中国关系圈,你未来整个家族都上不去。
人是自然和社会演化最伟大的奇迹。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没有接入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新平台、新前沿,没有为行业、为社会做点事情,悔恨是不可避免的。始终要注意个人小目标与国家大目标的协调,这样,你的系统才能高效而持久地运作。■
本文为开智原创好文,摘自陈虎平老师好书《打破成长的标签》
开智学堂(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