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三板科技网要闻正文

姚景源线上新式消费并非稍纵即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5-05 16:33:01  阅读:2452+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姚景源:线上新型消费并非昙花一现

  时代周报记者 杨佳欣 发自北京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的出现,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作为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第一“主引擎”的消费数据亦出现大幅下滑。根据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基本跌回到2016年一季度的水平。

  数据中也有向好迹象。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3月全国消费降幅出现收窄。激活消费的“活水”,将为内需打开更多增长空间,有助于中国经济尽快恢复活力,对冲疫情影响。

  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稳消费的举措陆续落地。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2日,约有25个省(区、市)发放了消费券。其中13个省市发放消费券总额过亿元,浙江省以46.47亿元位居第一,湖北省以23.68亿元、广东省以9.76亿元位居第二、第三。

  当下,“五一”假期叠加各地陆续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有人预期,消费“报复性反弹”可期;也有人预期,此轮消费回补有限。

  那么,国内消费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消费结构是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近日,针对消费复苏节奏、如何促消费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姚景源认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复工复产也在持续进行,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会有较好回暖,但在疫情防控仍需警惕输入性风险背景下,消费市场回暖幅度有限。当下被热议的消费券、发钱等措施,都是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长期来看,还需要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通过增加收入和稳定民生的方式,保障国内市场的内需动力。

  “五一”假期消费市场会有回升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五一”假期所带来的消费机会?

  姚景源:本次“五一”假期,因为有“小长假”因素以及各地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消费市场会有较好恢复,但在恢复程度上,我并不主张称其为“消费反弹”或“报复性消费”。

  本次“五一”假期对于国内消费市场确实是阶段性的好机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正在积极复工复产,部分景点在“五一”假期也在有序开放,由于之前的物理隔离,居民对旅游、娱乐、餐饮等消费需求被抑制,这次假期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集中释放,消费市场因此得以有所回暖。

  但仍需看到,消费市场的整体回暖仍然受制于“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疫情防控形势,不会迅速回升,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时代周报:“五一”过后,还有哪些重要事件或时间节点,会引发一轮消费热?

  姚景源: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预计当全国进入两会时间的时候,将是部分地区继“五一”假期后,再次迎来消费较好回暖的时间。

  全国两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决定性的成就,同时,全国两会也会对今年的经济恢复事宜进行布局,出台一系列的重大措施,政策预期下,将对消费、生产、投资等都带来较强的推动作用。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内需、消费会成为其中重点吗?

  姚景源: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今年受疫情影响,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国际上疫情持续,疫情过后逆全球化的声音也会增加,出口、投资目前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扩大内需是现阶段刺激经济的重要举措。预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对内需、消费进一步部署。

  时代周报:对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成“强大国内市场”,据你观察,目前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和瓶颈?

  姚景源:一个真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人、土地、资本等要素要可以自由流动,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针对这些要素的流动,我们目前的差距还很大。

  价格要可以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但目前由于垄断、区域限制等复杂原因,国内市场行情报价并不能及时灵敏反映供求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

  市场竞争应当公平有序,各种所有制经济应当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在强大的市场中,通过公平竞争做到优胜劣汰,才能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线上新型消费将加快发展

  时代周报:现阶段,消费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

  姚景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消费出现大幅下降有三次: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但由于经济基础等各方面因素,本次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更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从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消费是基础作用,投资是关键作用,出口是拉动作用,经济转型要把消费作为第一驱动力。

  现阶段,市场很多观点将经济发展寄希望于投资,投资确实很重要,但基础仍在消费,当下要稳抓“六稳”“六保”,稳住需求端,推动消费的增长,赋能经济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才会平稳发展。

  时代周报:疫情给互联网诊疗、线上教育等线上消费都带来了一轮巨大流量,你认为这样的发展机会是疫情期间的特殊红利吗?

  姚景源:本次疫情对于线上消费服务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预计疫情过后,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都将加快发展,而非昙花一现。

  在政策层面,近些年国内一直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技术革命,探索如何让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效结合,可见政府方面是支持的。

  在需求方面,原本疫情期间,线下第三产业遭受重创,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线下消费的需求转向线上,通过本次疫情的契机,慢慢的变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消费的便利,疫情后还会推动消费的进一步升级。

  在技术方面,随着未来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覆盖,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等领域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时代周报:时间线再拉长一些,本次疫情过后,国内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吗?

  姚景源:从全球历史上来看,可以被称为“报复性消费”的情况是出现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此后一段时期内,全球的消费、投资都有快速且较大的增长,甚至人口出生率都有所上升,这些都是人类在经历一场劫难后,对未来美好生活有较乐观预期的体现。

  本次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且不同于战争,人们本来用作消费的财产仍然存在,这对未来消费的回升提供了保障。

  此外,中国人对消费的需求仍然比较强烈,餐饮、娱乐、旅游等在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预计在疫情后会迎来较大释放,例如在零售业方面,2019年仅春节期间,全国零售收入就达到10050亿元,而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78580亿元,同比下降了19.0%,可见疫情过后,消费的回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但具体程度上是否能达到可称为“报复性”的升幅,还是要看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人们是否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稳收入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业、民生、企业是三大重要因素。

  保就业,就保障了人们正常生活秩序以及正常收入;保民生,通过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投入,补好民生短板;保市场主体,特别要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这部分企业吸纳了社会八成的就业,政策上应当有所倾斜。

  消费券效果强于发钱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消费券的效果?

  姚景源:我认为发放消费券对于刺激消费的效果要好于直接发钱。

  因为通过发钱的方式给到居民,这笔资金并非一定用于消费,而消费券的作用则更加直接。

  对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问题,目前有一些消费券已经规定可以用作购买米面油,意味着发放消费券也可以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此外,在其他社会政策上,也可以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现金补贴,在疫情期间,社会托底政策非常重要。

  时代周报: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直接发现金的方式刺激消费,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怎样的消费刺激政策效果最佳?

  姚景源:消费券、发钱等都是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从中长期看,最重要的是解决居民的消费预期。人们的消费情况并不仅取决于当下的收入状况,同时也与人们的预期收入密切相关,如果大家普遍认为未来的经济形势会持续向好,自身预期收入能获得保障,人们是“能花钱”“敢花钱”的,反之,如果市场普遍对未来预期悲观,则即便手中有钱也会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时代周报:疫情期间,苹果手机推出了主打“性价比”的新款手机,这是市场上消费降级的表现吗?

  姚景源:我并不认可消费降级这种说法,这只是疫情期间市场和舆论的特殊反应,比如,苹果手机超低价格上市一事,国内突发性疫情导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商家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但这并不是长期的消费市场。

  消费降级的说法并不准确,经历本次疫情后,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和质量会更加高,我国消费升级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时代周报:为了稳定和鼓励汽车消费市场,各项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在你看来,稳定汽车消费有怎样的重要性?又有哪些难点?

  姚景源: 汽车行业作为大宗消费品之一,对整体经济有着巨大影响。首先,汽车的产业链条较长,一个汽车行业关联钢铁、电子、 橡胶、玻璃、纺织品等150个行业,如果汽车行业疲软,其他150个行业都会受一定的影响。行业之外,汽车行业还对就业、政府财税收入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都有较大影响。

  目前针对汽车行业已经出台若干措施,但力度还是不够。我认为,如果能取消汽车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内的限购,则起到的作用会比目前出台的政策效果更好,这些城市的消费力强劲,可以迅速促进汽车消费的回升。

  对于市场上关于汽车限购政策放开,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担心,我倒认为“堵”的问题其实是能够最终靠其他方式解决的。比如可以顺势进一步改善城市布局,促进新一轮交通投资;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进入拥堵路段的车辆进行收费,将对汽车行业的“限购”“限行”的管理思维转变为引导汽车的使用上来。

  时代周报:加快消费的提升和经济的复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哪个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姚景源:财政与货币政策应该有所分工,共同发挥作用。

  下阶段,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财政赤字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美日欧赤字率普遍高于3%,目前我国财政赤字提高到4%或5%仍有空间。预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财政赤字会有明确的方案。

  货币政策空间也很大,央行年内已经3次降准,但目前准备金率是9.4%,欧洲普遍在1%左右,日本为0.8%,印度为4%,可见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